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家散文 > 正文

给“大数据”泼点儿冷水

来源: 南方文学城 时间:2021-07-08

原创 扫地僧  扬才读书

前几天,一篇《清华附小6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还写了论文》红遍网络,好些人惊叹,为孩子们点赞,甚至惊呼为“逆天小学生”。

 

真有那么神奇?我又是来挑刺的。读者诸君当然大可以说,让你来做,估计还做不出来呢吧!是的。但我还是有话要说。

 

早在读大学时,就有老师提到大数据的方法。比如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:高鹗续《红楼梦》。大数据的方法怎么研究呢?统计,统计前八十回的高频用词,再比较后四十回,就可以看出差别,然后印证作者并非一人的结论。

 

这种方法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,数据统计嘛,信息时代,计算机如此发达,统计几个词汇,估计连一本苏东坡集都不用去翻,直接电脑就可以搞定。多省事!

 

但是这是读苏轼,研究苏轼的方法吗?

 

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——我们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去读苏轼?对这个问题,不同的研究者自会有不同的一番见解,但是对于普通人之如我,或者还有部分读者诸君,我们喜欢苏轼,愿意去读苏轼,恐怕与任何的研究无关吧。

 

作为一种人文典籍,苏轼作品的魅力,正在于他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,用诗、词、文、画记录下来,让后之览者,能够有感于斯文,感悟自己的成长和生命,获得智慧之启发,从而让自己明白,人生的旅途上,自己并不是“孤军奋战”,我们可以交这样的一位挚友,与其结伴而行,更有勇气直面人生之风雨。

 

因此,真正的苏轼研究,恐怕是要去认认真真读苏轼的作品的,这样的感悟才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。如果只是凭借高科技,大数据,拎出一些冷冰冰的统计,得出一些干巴巴的结论,试问这样的研究,对自己有何益处呢?

 

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是否为续书,多去读几遍嘛,自会有感受的。眼睛毒的,如张爱玲,读到八十一回“四美钓游鱼”,就知道味道不对,大喊高鹗该死!哪用开电脑,统计数据呢?

 

相反,如果只是把统计技术用得呼呼响,但是《红楼梦》一书都没读完,这样的大数据统计,这样的结论,做出来,能真正算是对《红楼梦》的研究吗?

 

 我并非反对数据统计,只是觉得,很多问题,很多作为精神、作为文化生命的《红楼梦》内涵,恐怕不是社会科学那一套数据统计,更不是数理逻辑那一套公式分析能够揭示的吧。

 

再说回“逆天小学生”,我只关心一点,如果离开了父母的技术支持,敢问还有多少小学生能够完成这一“逆天”作业?

 

看,原来背后还是要“拼爹”,再看看身边的某些名校小学,一二年级的学生,就要求做课件,做各种复杂的东西,来课堂展示,真正累的,恐怕还是背后的父母吧。为了老师们的课堂精彩纷呈,家长们怕是头发都多白了几根。

 

古人说,为政者要做到“不扰民”。用到教师身上,应该也要做到“不扰家长”吧。事事动用到家长的力量,孩子们的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吗?本班的家长们可以放心了,哈哈。

 

看到有些报道,还提倡要把这样的“苏轼作业”由个案普及开来,变成常态,想想就觉得惊慌。

 

孩子们,你们怎么看?要不要做“苏轼作业”?

长春癫痫重点医院
哈尔滨癫痫病研究院
武汉儿童癫痫病医院

热门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