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抒情散文诗 > 正文

论肉体与灵魂

来源: 南方文学城 时间:2021-07-13

论肉体与灵魂

周国平先生说,“享受单纯的生命,拥有丰富的心灵,便是幸福。”值得申明的是,单纯并不意味着单调与简单,丰富并不意味着复杂与繁琐。

的确,对于物质生活,当然是越单纯越好,一个人拥有能够满足正常生活需要的物质,便已足够,超出此范围的便是多余,过多的物质并不能正比例地增加幸福感,相反,它们只会增加心灵的负担——想要占有的欲望与占有后害怕失去的恐惧,正是身心疲惫的根源。

心灵则期望尽可能丰富,一颗丰富的心灵几乎可以应对一切形式的独处,包括孤独、寂寞、无聊。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,“一个人只要不讨厌自己,是不该怕无聊的。不读别的书,正好仔细读自己的灵魂这本书。”从某种意义上说,灵魂这本书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书,只要你还存在于这个世界,你的灵魂便不可能有尽头。

当今时代,大多人刚好相反——物质生活极其复杂,心灵世界却几近空虚。因此,“现代人生活的典型特征便是匆忙和热闹,恰恰暴露了内在的焦虑和空虚。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,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,但欲盖弥彰。人们憎恨安静,害怕独处,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,因为一旦安静独处,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,搅得人心烦意乱。可是,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,它叮咛我们:‘成为你自己!你现在所做、所想、所追求的一切,都不是你自己。’这是我们的良知在呼唤,我们为什么不听从它,从虚假的生活中挣脱出来,做回真实的自己呢?”

换句话说,现代人大多喜欢入世,害怕出世。可能的一个原因便是,入世仅仅需要肉体便已足够,出世则必须依靠心灵,正如运动仅仅需要肉体,静处则必须依靠心灵。入世与运动是相对容易的,它们意味着人只需面对外在世界,因而可暂时回避心灵的拷问——人本身是一心不可二用的。出世与静处则不同,此时,人必须直面自己的灵魂,没有丰富的心灵,人是羞于与自己交谈的。

这种只有入世而排斥出世的生活是不合理的,正如只有运动而没有静处的生活是不可取的一样。一味地入世和运动,而没有出世与静处,人终究会累得精疲力竭。一味地出世与静处,而没有入世与运动,同样不可取,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只会让人感到空虚。

良好的生活应是这样:大多数时间入世,偶尔出世。入世是为了有所作为,不致于找不到心灵的家园;出世则是让心灵和身体得到休息,以便更好地入世。

只要你还活着,肉体是无论如何都只能存在于当下的,过去的你不复存在,将来的你还未出现。因此,灵魂处于何种时空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因素。

有些人肉体存于当下,灵魂却停留在过去,永远沉湎于过去的美好与不幸中。有些人则相反,肉体留在今天,灵魂却穿越到未来,整天活在因前途未卜而担忧的焦虑中。

很佳的生活状态应是灵魂跟随着肉体活在当下,这样,便可免去肉体与灵魂分离的痛苦。肉体与灵魂分离,便意味着死亡,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言,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那些活在过去或者未来的人,皆属于前者;而那些肉体虽死精神尚存的伟人,便属于后者。

伟人之所以伟大,全在于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,而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的一个必要条件便是,他的灵魂必须活在当下。这也便是那些灵魂活在过去或者未来的人大多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。

一味地出世或一味地入世都是极端的生活状态,倘若非要二者择一,我更愿选择一味地入世。一味地入世至少可以有所作为,哪怕是很终过劳而死,也依旧会感到踏实,选择这种生活的人,虽死犹生;一味地出世,肉体虽然舒适,灵魂却不得不忍受找不到家园的煎熬,选择这种生活的人,生不如死。

总之,人生不在于长度,而在于质量,但质量也必须依靠一定的长度来创造,瞬间不足以诞生永恒。因此,人首先要追求的应是人生的质量,但同时又不应忽略人生的长度。为了达到此目的,人应该做的便是,大多数时间入世,以便让灵魂有所归宿,偶尔出世,以便使身心得到休息,从而更好地入世。

哪里看癫痫病比较好
太原哪个治疗癫痫病好
全国中医治癫痫

热门栏目